为进一步推动“乡村道德银行”建设工作落实落细,近日,市政府督查室、市乡村振兴局组成联合督导组,采取座谈访谈、查阅资料、实地踏查、入户走访等形式,在全市抽取12个乡镇23个示范村,对“道德银行”建设情况进行明查暗访。现将具体情况通报如下:
一、总体情况
各县(市)区能够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,积极推进示范村“道德银行”建设,围绕“先行试点、逐步推进”的工作思路,制定相关工作方案,选派专人负责,完善选址挂牌,制定评议、兑换等规章制度,取得了阶段性成效。
(一)“道德银行”建设情况。梨树县、伊通县、铁东区、铁西区均完成了今年示范村“道德银行”设立任务,挂牌率达100%;双辽市设立进度相对缓慢。
(二)“道德银行”运行情况。部分村推动力度较大,取得一定工作成效,梨树县八里庙村创办了全市首家村级“道德银行”,并已开展多轮积分评比,村民素质明显提高,村容村貌变化显着;双辽市巨兴村加强资金保障,整合多家企业帮扶资金投入,同时向农户发放企业优惠券,激励机制丰富,实现互惠互利;伊通县北岗子村结合本村实际,在原“爱心超市”基础上完善和拓展,增加兑换物品数量和品质,使积分制管理得到持续和提升;铁东区叶赫村突出本村特色,把手工编制评比活动纳入积分制管理,提升农民参与度;铁西区西八大村结合乡村振兴工作队成立的幸福驿站,探索完善积分靠前的农户享受专属优惠服务。
二、存在问题
(一)重视程度不高,理解上有偏差。个别村对“道德银行”建设的意义目的理解还不够透彻,在工作推进上形式大于结果,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积分物品兑换的场地设置上,对评定内容、分值设定、评议细则、兑换方式、资金保障等方面研究的不够,可持续性不强,作用发挥不明显。
(三)宣传发动不够,群众参与度低。宣传工作还存在死角、盲区,个别村的农户不了解“道德银行”相关工作,积极性、参与度不高。铁东区、铁西区个别村只有小部分农户参与评比,未实现常住农户全覆盖,不能真正引导村民养成好习惯、形成好风气。
三、督查建议
(一)强化组织保障。坚持党的领导,严格按照“市级统筹、县级主导、乡级主管、村级主抓”的工作机制,在资金投入、细则设定、监督管理等方面深入研究推动,压实责任、落细任务,以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加快推进今年80个示范村的“道德银行”建设,确保明年1月1日起全部正式运行,并做好明年88个创建示范村的“道德银行”建设准备谋划工作。
(二)强化工作推进。一是在内容分值设定方面要更加合理,结合本村实际,按照难易程度逐项落实对应分值,有针对性的破解治理重点、难点、弱点。二是在建设选址方面要更加便利化,可结合小卖部、便利店、电商站等现有资源设立道德银行积分兑换点开展实物兑换,节约成本,便于管理,条件允许的可提档升级单独设立。三是在奖励机制方面要更加多样化,丰富兑换物品种类,并且将累计积分作为“美丽庭院、干净人家”等授牌的重要参考,作为各类先进典型评选的重要指标,积极探索专属优惠服务,实现有德者有“得”。四是在制度建立上要更加规范化,评议小组应选派各级代表组成,明确评定时间及程序,严格按照“公开、公平、公正”的原则,一把尺子量到底,严格执行公开公示制度,自觉接受监督。
(三)强化资金保障。多渠道筹措资金,利用“四个一点”,即财政资金奖补一点、村集体收入投入一点、包保部门帮扶一点、社会企业及爱心人士捐助一点,汇聚政府和社会力量,形成协同推进“道德银行”建设合力,确保资金来源长效稳定可持续开展。
(四)强化宣传发动。要突出农民群众在“道德银行”建设中的主体作用,将评分标准、运行程序等内容广泛征求农民群众意见和建议,有效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。要加大对农户的宣传力度,增强群众信任感,提高群众参与度,通过设立“红黑榜”“积分分享活动”等有效形式,进一步提升“道德银行”的影响力。
市政府督查室
2021年12月24日